由于对信息系统和安全产品的安全性评估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任何国家不会轻易相信和接受由别的国家所作的评估结果,为保险起见,要通过本国标准的测试才认为可靠。因此,没有一个国家会把事关国家安全利益的信息安全产品和系统的安全可信性建立在别人的评估标准、评估体系和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而是在充分借鉴国际标准的前提下,制定自己的安全评估标准。我们国家就按等级保护的要求制度进行研究。1989年公安部开始设计起草法律和标准,在起草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对国内外广泛的调查和硏究,特别是对国外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标准和计算机犯罪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要从法律、管理和技术三个方面着手;采取的措施要从国家制度的角度来看问题,对信息安全要实行等级保护实施制度。
国家标准《准则》就是要从安全整体上进行保护,从整体上、根本上、基础上来解决等级保护的要求。要建立良好的国家整体保护制度,标准体系是基础。由国家的统一标准要求对系统进行评估。《准则》的配套标准分两类:一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应用指南》,它包括技术指南、建设指南和管理指南;二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估准则》,它包括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网关、防火墙、路由器和身份认证管理等。目前,国家正在组织有关单位完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制度的标准体系。
美国国防部早在80年代就针对国防部门的计算机安全保密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工作,后来成立了所属的机构-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NCSC)继续进行有关工作。1983年他们公布了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TCSEC-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俗称橘皮书),橘皮书中使用了可信计算基础(Trusted Computing Base, TCB)这一概念,即计算机硬件与支持不可信应用及不可信用户的操作系统的组合体。在TCSEC的评价准则中,从B级开始就要求具有强制存取控制和形式化模型技术的应用。橘皮书论述的重点是通用的操作系统,为了使它的评判方法适用于网络,NCSC于1987年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可信计算机数据库、可信计算机网络等的指南等(俗称彩虹系列)。该书从网络安全的角度出发,解释了准则中的观点,从用户登录、授权管理、访问控制、审计跟踪、隐通道分析、可信通道建立、安全检测、生命周期保障、文本写作、用户指南均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并根据所采用的安全策略、系统所具备的安全功能将系统分为四类七个安全级别。将计算机系统的可信程度划分为D、C1、C2、B1、B2、B3和A1七个层次。
了解更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知识,您可前往信创致远http://www.dengbao110.com/。